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石油石化应急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与讨论<sup>*(4)

来源: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3 17: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结束语 首先,以石油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表格,从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卡、应急准备、应急资源等四个方面,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

4结束语

首先,以石油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表格,从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卡、应急准备、应急资源等四个方面,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基层单位负责人、基层重点岗位人员等四类应急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其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工作,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总体工作情况与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不同管理层级、不同企业在应急管理上存在的差异。最后,在对比本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共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为提升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1] 刘景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6):18-22.

[2] 杜民.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1-2.

[3] 刘景凯.开县“12·23”井喷事故应急经验教训[J].劳动保护,2018(7):28-31.

[4] 刘景凯.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应急处置与危机管理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85-88.

[5] 崔维,佘廉,刘士竹.我国应急预案效力研究——以青岛“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4):103-107.

[6] 关春江,张帆,林勇,等.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2):317-320.

[7] 严晓龙.舟山市石油储运行业消防安全对策探讨——大连“7·16”火灾爆炸事故的启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2):1118-1120.

[8] 刘景凯.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95-98.

[9] 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8):5-13.

[10] 钟永光,毛中根,翁文国,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5):911-918.

[11] 闪淳昌,周玲,方曼.美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发展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0(8):100-105.

[12] 钟开斌.“一案三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77-83.

[13] 张海波,童星.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5(3):58-84.

[14] 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

[15] 王杕,陈松.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环境污染案例分析[J].食品科学,2016,37(5):283-289.

[16] 曾明荣,吴宗之,魏利军,等.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172-176.

[17] 金铁文.辽河油田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134-136.

[18] 王红汉,罗育斌,刘峰,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9):53-55.

[18] 薛澜,刘冰.应急管理体系新挑战及其顶层设计[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10-14.

[19] 钟开斌.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9(1):78-88.

[20] 何朝晖.石油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23-24.

[21] 李尧远,曹蓉.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十年(2004-2013):成绩、问题与未来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5(1):83-87.

[22] 张祯,王建军,陈虹.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J].灾害学,2011,26(4):139-142.

[23] 彭贤都.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比较[J].领导科学,2018(33):6-8.

0 引 言石油石化是我国工业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范与应急工作的重点行业领域。石油石化行业涉及有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运输及销售等多个生产经营环节,存在井喷失控爆炸着火、油气站库及罐区着火爆炸、管道泄漏着火爆炸、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中毒以及危化品泄漏水体污染等多种典型突发事故灾难风险[1-2]。重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相关事故企业在突发事件初期处置过程中的预警、信息报送、警戒疏散、应急处置、预案启动等多个环节上存在突出问题,反映出在应急管理工作上依然存在薄弱环节[3-7]。企业是安全生产应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战场。坚持应急管理重心下移、应急处置关口前移,持续加强应急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企业先期处置能力是应急管理的工作重点[8]。如何客观把握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现状,针对性地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目前公共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8-14]。结合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与典型突发事件风险,开展了针对性地调研与研究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调研走访的方式,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相关研究结论为继续深化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提供政策依据与决策参考。1 对象与方法1.1 调研对象的选择选取某大型国有石油石化公司下属24家企业、地区公司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工作。由于重点考察该公司不同层级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素质,且不同层级人员年龄、工龄等变化范围较小。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将被调查人员分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基层单位负责人、基层重点岗位人员等四个层次,设计比例为5%∶20%∶35%∶40%。样本容量选择概率抽样方法中的随机抽样方法确定,理论公式为:(1)式中:Z代表某一置信水平下的统计量,95%置信水平下的统计量为1.96;S代表总体的标准差;d代表在实际应用中的允许误差,或者调查误差。上述公式只是理论上的,对于实际情况,有必要根据统计学知识引入变异系数的概念。变异系数V=标准差S/平均值采用相对误差表示精度,则(2)对于本文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每道问题设置表示程度的3个选项,对于标准差S的求值,采用同济大学曹冰洁的简易编码设计理论[15],对调查问卷的内容选项中“A”“B”“C”三个选项进行编码。同时,结合前期测算确定的平均值标准差S=3.3,在相对误差R=10%的情况下,得出样本量n0=500,通过无回答调整样本n=n0/r,设估计回答率r为75%,确定样本容量650份。本次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效样本620份,分别为27名高级管理人员、140名中层领导、210名基层单位负责人、243名基层重点岗位人员,实际比例分别为4.3%∶22.6%∶33.9%∶39.2%。问卷人员和范围基本覆盖了全部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岗位,参与问卷的各层级人数比?问卷调查内容的设计按照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卡、应急准备、应急资源等4个方面来设置问卷调查内容,共设置15道客观题,如表1所示。主要为岗位应急培训,包括第“1,3,4,5”题;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包括第“2,9,15”题;危险作业的应急准备,包括第“6,7,8”题;应急物资及装备,包括第“10,11,12,13,14,15”题。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评判方式,以保证问卷结果的客观性。表1 企业应急工作现状问卷调查问题选项1您觉得员工接受应急培训的必要性如何?A非常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2您会主动学习或了解与自身岗位有关的应急知识吗?A经常学习B很少学习C从不学习3参加过的培训对提高您的应急工作能力有帮助吗?A很有帮助B有帮助C 没有帮助4您对本单位应急培训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等是否满意?A很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5您单位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演练的程度如何?A定期演练B自行学习C走过场6您认为现场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的质量、数量是否满足要求?A非常好B质量一般C质量不好7您单位现场重点岗位人员对应急处置卡的熟悉程度?A非常熟悉B比较熟悉C不熟悉(无卡)8您认为目前本单位编制的“一案一卡”是否能够满足基层应急处置要求?A能B基本满足C不满足9您觉得在进行危险作业的同时,是否有必要落实应急准备。A非常必要B有必要C没必要10您单位的危险作业是否进行应急准备?A是B部分有C否11您所在的作业现场是否已经配备了齐全、管用的应急物资装备及设施配备。A非常齐全B一般C非常不好12您了解所在现场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设施设备的作用吗?A非常了解B了解一点C不了解13您认为基层岗位人员可以普遍熟练使用现场配备的应急物资装备、设施设备吗?A熟练B基本熟练C不熟练14您认为是否需要保持现场紧急逃生通道畅通?A需要B偶尔需要C不需要15您是否关心紧急逃生通道不畅的情况?A非常关心B偶尔关心C从不关心如表1所示,每道题均设计有三个选项。其中“A”选项完全符合企业应急管理需求,“B”选项基本满足企业应急管理要求,但仍有完善提升空间,“C”选项不满足企业应急管理要求,必须立即整改。2结 果2.1 问卷总体情况对于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首先从调查结果的总体分布上进行把握,如表2所示。总体上看,问卷结果有3个题目“答A率”在90%以上,分别为第“9,14,15”题,说明大多数员工认为“在进行危险作业的同时非常有必要落实应急准备、作业现场需要保持现场紧急逃生通道畅通”,具有基本的应急意识和素质。有12个题目的“答A率”与“答B率”的和超过90%,反映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整体上基本满足要求,也侧面说明各单位的安全工作总体上开展有序。同时,问卷发现企业和员工在对待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以及主动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企业应急培训工作,体现出员工学习应急知识主动意愿不强,并对现有应急培训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不满意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企业“一案一卡”(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卡)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重点岗位人员对应急处置卡的熟悉程度不够;三是作业现场应急物资配备与实施效果不理想,反映出企业对风险评估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应急物资装备及设施的配备的齐全性、员工熟练使用程度上还有较大差?问卷结果差异性分析企业应急工作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综合统计见表2。从表2中可看出,第“2,4,7”题的“答C率”较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这也反映出企业人员在“应急知识的主动学习意识,现有应急培训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重点岗位人员对应急处置卡的熟悉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有必要将不同企业、不同管理层级的问卷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和差异性比对分析。表2 企业应急工作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综合统计%题目数答A率答B率答C率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第9题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2.2.1 不同管理层级问卷结果差异性不同管理层级在第“2,4,7”题问卷结果“答C率”分布如表3所示,本文采用假设检验方法中的x2检验方法,建立原假设H0:H0:不同管理层级“答C率”的分布是同一的。取检验性水平α=0.05,按照公式,Pr{“X=Xi”与“Y=Yj”同时发生}=Pr{X=Xi}Pr{Y=Yj}(3)根据具体计算公式,(4)带入表3数据,经计算得x2=53.8,而自由度v=6,对照查表,则P<0.001。因此拒绝原假设H0,即有充分迹象表明,即便是在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上,不同管理层级对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的关注也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在应急薄弱环节的设置上区分不同科目,设置不同环节,结合不同层级安全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和培训,以期达到更好的应急体系能力水平。表3 不同管理层级第“2,4,7”题问卷结果“答C率”分布%项目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基层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总计第2题第4题第7题总计.22结合上述x2检验结果,从表3中可进一步看出,“基层负责人”和“重点岗位人员”对本单位应急培训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等满意度较低。而从之前的分析结果已经看出,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比较充分,但对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培训意愿较低,说明需要改进的恰恰是各单位应急培训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以及考评方法。这个结论明确了应急培训的完善方向,对于后续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不同企业问卷结果差异性全部24家企业在第“2,4,7”题问卷结果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根据统计结果,问卷企业中最高为19.03%、最低为8.27%的人员从不主动学习或了解与自身岗位有关的应急知识;问卷企业中最高为35.70%、最低为15.84%的人员对本单位应急培训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持一般满意的态度;问卷企业中最高为28.18%、最低为2.28%的人员认为现场重点岗位人员对应急处置卡不熟悉。表4 各企业在第“2,4,7”题的问卷结果“答C率”统计%企业第2题第4题第7题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企同时,通过对各企业在第“2,4,7”题的问卷结果“答C率”统计,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企业人员对“本单位应急培训的组织形式、授课方式、考评方法”的满意程度、“现场重点岗位人员对应急处置卡”的熟悉程度的判断上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别。3讨 论3.1 本领域研究对比在石油石化应急管理研究方面,曾明荣等在分析化工园区特点和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化工园区应急管理的四项具体对策措施[16]。金铁文在应急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油田企业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六项主要措施[17]。王红汉等分析了生产企业在应急预案、应急培训及演练等六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改进建议[18]。在政府应急管理研究领域,薛澜等认为我国现有应急管理体系中“应急预案缺乏实用性问题”最为突出,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都一样”的现象[19-21]。张祯等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了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在专业的救援队伍等五方面存在的缺陷[22]。王杕等应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等八方面问题[15]。彭贤都研究认为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应急管理战略规划等十余个方面存在着全方位的短板,提出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应大力发展的五方面重点工作[23]。调研发现,目前针对石油石化企业的应急管理研究工作较少,相关的研究工作还不具体、不全面,缺乏系统性、科学性调查研究工作。同时,相比综合分析法本论文采用的问卷调查方式研究石油石化企业应急管理的问题无疑是最直接和?本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结合前述调查问卷和具体分析,现将结论汇总如下,一是企业在风险识别、风险准备、风险处置中均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学习应急知识的意愿不强,应急培训满意度偏低,应急知识熟悉程度不够;三是不同管理层级对安全管理的理解和需求有所不同;四是各企业之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共性问题,且表现方式趋于一致。总体而言,企业在应急管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存在一定程度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另一方面,对风险预防的认识有偏差,没有把安全工作作为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以致缺乏相应的措施。从企业员工对应急知识的被动学习角度而言,应急管理培训的内容设置、考核方式还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同时,不同管理层级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不同,但在总体的内容设置上区分度不够,对于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之权责统一。对企业间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应急管理工作研究指明了方向和重点,迫切需要提出共性化的解?措施与工作建议3.3.1 强化应急培训一是在高级、中级应急管理人员层面,重点开展应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培训与宣贯工作,要着重培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应急规划、指挥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与意识,抓好“顶端驱动”、抓好“责任落实”、理顺“工作机制”、提升“应急意识”,确保各项应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落实有力。二是针对“重点岗位人员、基层负责人”的岗位实际应急工作需求,重点培训专业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技战术、实战水平与救援能力;培训基层单位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第一时间正确快速分析、判断险情能力,应急处置与紧急避难的权限与职责,自救互救、紧急逃生能力等。在培训组织形式上适当采用“知识竞答”“比武练兵”“论文征集”等方法,发挥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稳步 推进落实“一案一卡”一是在企业层面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一案一卡”推进与落实工作组,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处置程序,制定现场处置方案,针对现场重点岗位员工实施先期应急处置的简明、易用、便于携带的应急处置卡,吸纳基层单位、重点岗位人员与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一案一卡”编制工作、论证评审与发布实施工作,确保“一案一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二是针对性地组织“一案一卡”应急演练工作。突出“应急组织与协调”“信息传递”等核心内容;应急救援人员、重点岗位员工的应急处置?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由相关主管部门牵头落实各项应急准备工作,开展应急能力评估与分析工作,稳步提升企业应急管理水平。推广开展应急准备能力评估与分析工作。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在企业层面建立应急能力评估制度,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各层级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预案、应急规章制度与标准、应急培训与演练、应急队伍、应急装备与物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应急管理具体情况,客观分析目前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与建议,对于稳步提升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作用非常明显。4结束语首先,以石油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设计问卷调查表格,从应急培训、应急处置卡、应急准备、应急资源等四个方面,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层领导、基层单位负责人、基层重点岗位人员等四类应急管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其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工作,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总体工作情况与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不同管理层级、不同企业在应急管理上存在的差异。最后,在对比本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应急管理共性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为提升和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参 考 文 献[1] 刘景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6):18-22.[2] 杜民.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1-2.[3] 刘景凯.开县“12·23”井喷事故应急经验教训[J].劳动保护,2018(7):28-31.[4] 刘景凯.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应急处置与危机管理的启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1):85-88.[5] 崔维,佘廉,刘士竹.我国应急预案效力研究——以青岛“11·22”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4):103-107.[6] 关春江,张帆,林勇,等.大连新港7.16溢油事件的公众问卷调查[J].海洋环境科学,2015,34(2):317-320.[7] 严晓龙.舟山市石油储运行业消防安全对策探讨——大连“7·16”火灾爆炸事故的启示[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12):1118-1120.[8] 刘景凯.以风险管理理论指导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4):95-98.[9] 刘铁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概念设计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8):5-13.[10] 钟永光,毛中根,翁文国,等.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5):911-918.[11] 闪淳昌,周玲,方曼.美国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发展过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10(8):100-105.[12] 钟开斌.“一案三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77-83.[13] 张海波,童星.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及其理论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5(3):58-84.[14] 陈振明.中国应急管理的兴起——理论与实践的进展[J].东南学术,2010(1):41-47.[15] 王杕,陈松.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环境污染案例分析[J].食品科学,2016,37(5):283-289.[16] 曾明荣,吴宗之,魏利军,等.化工园区应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2):172-176.[17] 金铁文.辽河油田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3):134-136.[18] 王红汉,罗育斌,刘峰,等.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35(9):53-55.[18] 薛澜,刘冰.应急管理体系新挑战及其顶层设计[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10-14.[19] 钟开斌.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9(1):78-88.[20] 何朝晖.石油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23-24.[21] 李尧远,曹蓉.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十年(2004-2013):成绩、问题与未来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5(1):83-87.[22] 张祯,王建军,陈虹.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J].灾害学,2011,26(4):139-142.[23] 彭贤都.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应急管理工作比较[J].领导科学,2018(33):6-8.

文章来源:《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网址: http://www.syshwzcg.cn/qikandaodu/2020/0723/367.html



上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下一篇:石油炼制技术措施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投稿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编辑部|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版面费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论文发表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