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8)

来源: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1 1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突出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和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性,加强中国特色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应当扎根中华大地,继续坚持马克思

突出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和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性,加强中国特色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应当扎根中华大地,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瞻优势、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来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协调统一的教育形式,理直气壮开展中国特色形势政策教育。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由学校领导为全体新生上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思政课骨干教师等进行后续授课,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骨干为教师队伍、以学生活动中心为实践基地、以“辅导员沙龙”等分享活动为课堂延伸、以“绿水青山宣讲平台”等专题小组为实践载体的形势政策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综合素质,做好课程育人,树立品牌课程。

2.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结构的有力补充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代表专项教育,其内涵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培育。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着力顶层设计。高校需建立具体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提供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经费支持和智力支持,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推进成果转化。高校作为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人才智库,承接科研项目并取得科研成果。高校应当善于将科研成果合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使得科研项目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得以挖掘。

学校在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坚持以培养石油石化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通过政校企全面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科技攻关、开展创业实践、推动石油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学校试点开设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制定素质拓展认证办法并提供素质拓展证书,建设“全方位”特色教育平台、“全覆盖”创新训练平台、“全天候”创业实践平台和“全过程”文化引领平台四大平台,逐渐形成组织保障、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将网络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渠道的强化升级

高校素质教育应当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多地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融入到素质教育中,推进网络素质教育进程。高校应当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数据素养。一方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高校应对学生强调网络文明规范,重视网络安全教育,避免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切实提升学生应用数据的能力,需要对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制定长远的教育规划与具体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5]高校应当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提升素质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满足学生信息获取需求。

学校组织各类数据库使用讲座和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全面实施“互联网+素质教育”战略,建成集学业、教育、管理、服务等资源于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信息及在校表现的全面全程记录。学校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学生学习、消费、上网、运动等数据集成、研究、应用,渐进式实施群体及个体画像分析、成长报告、舆情分析、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等计划,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针对性和决策科学化,通过网络育人为素质教育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载体和工具。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2]王鹂,刘晓闯.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量化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8,28(2):71-7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5).

[4]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

[5]刘彩娥.数据素养: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内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94-100.

学校官微石大学工学校概况学校四季景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石油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全面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学校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2017年,石油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共有6个学科排名进入前10位,其中,两个学科被评为A+。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三十多万名优秀专门人才,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被誉为“石油人才的摇篮”,现有在校生15,000余名。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沈忠厚、王铁冠、高德利、李根生等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引领和支撑了学校事业的发展。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己任,坚持把科学研究作为强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凝聚大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思路,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研水平,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和特色技术,已成为国家石油石化行业产业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基地之一。学校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探索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学校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面向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大力实施特色化、国际化、人才强校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双一流”建设,朝着建成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庄玉琳摘 要:高校办学,育人为本。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中的典型代表,努力探索一体化育人路径,逐渐形成以“上”率“下”全员育人生态、互“联”互“动”课堂协同机制、以“形”写“神”文化引领体系、以“点”带“面”政策制度环境、推“陈”出“新”工作技术路线的育人新范式,育人成果丰硕,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关键词:一体化育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高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办学,人才培养是关键;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为根本。因此,高水平大学的建成离不开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作为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致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在履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中,力争交出满意答卷。以“上”率“下”构建校内、校外“育人共同体”,形成全员协同、良性互动的“育人生态”,破解思政工作“孤岛”现象“三全育人”,全员为首。人才的养成,根植于家庭,关键在学校,面向于社会,需要多方合作,联动发力。学校落实“全员育人”理念,领导干部“带头”育人,一线教师、思政队伍、管理服务和退休人员、家校企“用心”育人,营造协同育人生态。“育人共同体”中的各主体“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在岗位职责内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1.领导干部带头垂范育人学校领导带头为新生和毕业生上主题思政课;定期举办“书记讲第一堂思政课”“校长下午茶”等深受学生喜爱的品牌活动,加强与学生思想互动。实施学校领导联系学院、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制度,选聘一批优秀机关干部担任“人生导师”,解决学生“成长困惑”。2.一线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制定《师德一票否决制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举办“春风化雨、感念师恩”教师最美瞬间、最感人故事征集活动,连续多年评选“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和“对学生帮助最大的老师”,树立师德楷模。3.思政队伍悉心引航育人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岗位。成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心,全面实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构建辅导员教学、科研、实践等全方位发展支持体系。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思政课教师“名师示范课堂”,举办“求石论事”辅导员沙龙等活动,持续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4.管理服务和退休人员匠心服务育人完善“互联网+后勤”优质服务体系,提档升级校园服务。拓展图书馆、餐厅、公寓育人功能。支持和鼓励老干部、老教师参与学校育人工作,实施退休专家“护航计划”,为青年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辅导,为困难学生提供精细帮扶。5.家校企联动贴心关爱育人开展辅导员家访调研项目,建立学院家长会和重大典礼家长参与制度,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选聘校友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合力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互“动”完善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机制,促进“三大课堂”无缝对接、同向同行,打通思政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主渠道,承担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任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侧重思想政治的实践教育效果,二者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学校坚持理论和实践相补充,主渠道和主阵地相协同,促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互融共通,提升思政工作的实效性。1.聚焦“第一课堂”,让思政工作“全覆盖”一方面,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振兴计划,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党委常委听思政课、校领导讲思政课等制度,助推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另一方面,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等平台,整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力量,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立足石油石化学科优势,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思政资源,设立覆盖各个学院和全部专业的“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2.融入“第二课堂”,让思政工作“活起来”建立吸引校内优秀学工教师、党务及管理人才转入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制度,组织思政课教师直接参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课题设计、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以及学生活动和学生社团的指导,建立定期交流制度,形成常态协作机制。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设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实施社会实践与思政课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结合师生成长需求,打造了一批品牌主题教育、志愿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3.贯通网络课堂,让思政工作“有效度”全面实施“互联网+思政”行动计划,依托大数据技术,积极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建成集学业、教育、管理、服务等资源于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信息及在校表现的全面、全程记录,精准掌握学生个体、群体信息,深入开展学习、消费、上网、运动等数据集成、研究、应用,渐进式实施群体及个体画像分析、成长报告、舆情分析、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等计划,进一步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决策科学化。大力推动“易班”建设,依托学校作为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北京市学业辅导示范中心的优势,打造多类型的学生成长成才网络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持续开展“网文专项”,组织评选学校优秀网络作品,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品牌。以“形”写“神”建立“全过程”文化引领体系,推动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行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坚持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充分发挥石油石化行业优势,构建校企共建、全员参与文化引领模式,打造石油特色鲜明的文化、实践、资助全方位育人氛围,以文化之力增育人之效。1.把石油精神教育和石油文化熏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将石油精神和石油文化渗透到思政课和各类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开设“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等人文素质选修课,开发制作“中国石油文化”慕课。广泛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等主题教育活动,把石油精神渗透到学生大学四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石油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指明航向。2.深入实施精神价值引领推进计划、石油文化传承推进计划、文化品牌塑造推进计划举办中国石油文化论坛、蟒山讲坛等高端文化论坛,策划推出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平台“风华艺苑”,推进校史馆升级等,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一流学科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保障。3.全面实施“三走三学”行动计划组织师生走进革命圣地,学习红色文化,涵养爱国情怀;走入石油企业,学习石油精神,砥砺强国之志;走上基层一线,学习国情社情,实践报国之行。依托行业资源和克拉玛依校区资源建设了41个优质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40个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和72个社会实践基地,年均10,000余人次在校外基地开展实践。打造出以“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国内一流专业学科竞赛群,为培养“学术上有创新,工程上有突破”的优秀石油人进行了有益探索。4.强调资“金”与资“心”并重推进资助育人75家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超过3,500万元,每年举办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充分挖掘企业奖学金文化内核,形成了“自立、感恩、诚信、创新、奉献、责任”的特色育人文化。以“点”带“面”注重政策落实与前瞻设计,改善思政工作的“外部生态”“三全育人”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顶层设计应突出重点,着眼长效,政策落实须牢牢把握工作关键环节,注重过程督导和效果考核。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深化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十三五”规划制定等重点工作统一谋划和推进。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明确20个有关协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共制定192条工作举措。形成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合作、全员参与的校院两级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学生工作考核体系、辅导员考核体系等一整套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围绕育人目标,细化任务、建立指标、加强督查,不断完善思政工作“责任链条”,形成“工作闭环”,保障全过程育人的有效实施。推“陈”出“新”全面实施“绿色成长方案”,落细落实思政工作的“落脚点”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提出,要“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大水漫灌”式的教育模式已不适用于个性化特征突出的当代大学生,只有采取“精准滴灌”策略,才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感”满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聚焦学生“存在感”和“方向感”,增强工作精准化和针对性,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绿色成长方案”,全覆盖每个学生成长规划。通过多渠道挖掘成长数据,精准刻画学生“画像”;多角度分析成长需求,全面诊断成长“症结”;有针对地制定成长方案,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多元化供给成长营养,持续注入成长“动能”;全过程跟踪成长轨迹,有效避免学生“偏航”,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学生个体在思想成长、学业发展、实践锻炼、职业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针对性问题,着力提升学生分层分类指导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涌现出“全国百名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曹立虎、“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陈志明、“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吴忠、“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隋洋等一批青春榜样。{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责任编辑:翟 迪]凝神聚力 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入学校始终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内容来抓,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校以阅读新时代、讲述新时代、演绎新时代和奋进新时代为主线,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五讲”系列活动,即“领导讲精神”“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教师讲体会”“学生讲感受”,教育和引导学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中。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紧扣时代主题,开展“我的祖国我奋斗,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开展新生第一堂思政课、毕业生专题公开课,开展“与思想对话”问题征集活动,帮助新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举办“戎程讲堂”、退伍学生风采展示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宣传,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全面实施榜样引领工程,每年评选“十佳大学生”“十佳十强”学生等,深入挖掘、选树青春榜样,定期举办“共享学习沙龙”“榜样事迹巡讲”等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党委书记山红红为新生开讲第一堂思政课学校校长张来斌为毕业生上专题公开课“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走进学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学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学校举行“心怀石油赤子心,传承五四青年志”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校园火炬传递活动学生党员通过云课堂开展理论学习,绘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学校青年榜样宣讲团成员以《各民族齐心共赴新时代》为题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举行新生军训返程徒步长走活动分层分类 学生个性化成长得到保障学校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全覆盖为本科生量身定制“绿色成长”方案,着力提升学生分层分类指导实效。依托学科优势打造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为代表的国内一流能源主干学科竞赛群,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打造学业辅导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和国际视野中心等,探索形成了精准学业辅导工作模式、“一线、两支撑、四平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打造了“超级学团”“启创对话”“国际视野讲述”等品牌活动,构建了“全时段、全方位”的学生成才服务保障体系。系统培育人生导师、理论导师、思想导师、专业导师、朋辈导师、校友导师等立体化育人队伍,构建校内、校外育人共同体。学校开展了毕业生“十个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即“提一条建议、树一面旗帜、献一次爱心、走一次红毯、升一次国旗、留一间雅室、上一次典礼、答一份试卷、抒一份情怀、道一声感谢”。学校获评“北京高校学业辅导示范中心”“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相关工作获评教育部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学校党委书记山红红参加毕业生最后一堂体育课—校园跑学校校长张来斌与新生共享下午茶学校实施新生引航工程,制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原创歌曲学校获评北京高校学业辅导示范中心学校开展毕业生“十个一”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分层分类 学生个性化成长得到保障学校举办“国际视野讲述”活动学校“石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揭牌仪式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学校召开201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学校举办创新创业文化周系列活动学校组织研究生赴新疆塔里木油田现场实践学校携手道达尔公司举办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学校青年服务国家“百强社会实践团”走进大凉山支教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志愿服务工作润物无声 文化育人氛围日渐浓厚学校建立全过程文化引领体系,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文化传承创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石油精神教育和石油文化熏陶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广泛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等主题教育活动,用石油精神为学生成长成才指明航向。深入实施精神价值引领推进计划、石油文化传承推进计划、文化品牌塑造推进计划,持续举办蟒山讲坛、阳光讲坛、风华艺苑、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企业育才厅、石油文化长廊和蓝海4D影院,增强学生对石油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施“三走三学”行动计划,组织走进革命圣地,学习红色文化,涵养爱国情怀;走入石油企业,学习石油精神,砥砺强国之志;走上基层一线,学习国情社情,实践报国之行。依托“云知行”新媒体传播工作室,推出《四有好老师》等一批以弘扬学校精神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化作品。学校文化艺术作品展览平台“风华艺苑”学校举行高端学术论坛“蟒山讲坛”揭牌仪式学校“云知行”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入选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工作室学校举办“奋斗在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校友”主题展学校举办2018年“五四”表彰大会暨青春故事分享会学校举办“我是演说家”语言艺术大赛学校举办全国石油高校石油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学校举办“诗一句,石一生”校园诗词大会育心育德 心理育人彰显关爱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积极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依托智慧树慕课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手段,邀请知名专家做客“心灵阳光大讲堂”及新生引航系列心理讲座,每年组织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教育宣讲、开会动员、个别督促等方式,加强危机预防干预“四级”网络建设。鼓励支持专职心理教师参加高水平专业培训和督导,组织辅导员参加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谈话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等培训讲座,举办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沙龙,促进团队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提升。学校“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沙龙在学校举办学生进行团体操表演学校举办心灵阳光大讲堂系列讲座学校开展学生团体辅导学校举办“心认识,心成长”心理绘画大赛深化内涵 资助育人品牌日渐形成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努力抓好经济资助和能力提升两大主线,建立了“奖、助、贷、勤、免、补、偿和新生绿色通道”相结合的多元资助体系,做到“奖优助困有抓手,物质精神双资助”。连续十四年举办国家奖学金暨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充分挖掘企业奖学金文化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形成了“自立、感恩、诚信、创新、奉献、责任”的行业高校特色奖学金育人文化。连续六年举办“十佳十强”励志报告会,宣讲“诚实守信、自立自强”感人事迹,通过“榜样面对面”,在校园内形成了“身边事感动身边人,身边人带动身边人”的浓厚氛围。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辅导员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宣传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追踪困难认定结果。选聘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让资助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每年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诚信教育作品设计大赛等品牌活动,引导学生“内诚于心,立信于行”,提升资助育人实效。学校举办国家奖学金暨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学校召开“十佳十强”励志报告会学校举办“王涛英才奖学金”成立十周年总结大会暨2018年颁奖典礼“绿色通道”畅通,新生入学无忧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防寒服学校选聘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作为“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宣讲资助政策北京柏年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王柏年与学校受助学生面对面交流学校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精准施策 组织育人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实施“一个支部一座堡垒”计划,积极拓宽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途径和实践平台,依托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和“红色1+1”共建活动,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师生实际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探索形成班集体达标创优考核评价机制,持续开展本科生优秀班集体创建评选、研究生十佳集体评选、班级创意早操展示等活动,搭建全校优秀集体的展示交流平台。以学生骨干培训班和青马训练营为依托,坚持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等理论社团的作用。学校研开发16-3党支部和2018级博士研究生袁梦分别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连续两年有班级入选北京高校十佳班集体,先后4次获得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连续5次获评北京高校“红色1+1”活动优秀组织奖。学生党支部与京津冀地区农村党支部开展“红色1+1”共建,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学校组织学生党支部书记赴井冈山开展暑期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举办“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学校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社学校举办本科生优秀班集体创建评选活动学校举办研究生十佳集体评选展示活动学校举办班级创意早操展示活动以点带面 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出台系列举措科学规划辅导员队伍的选聘配备、培训培养、管理考核和发展方向。成立辅导员职业发展中心,系统谋划辅导员理论学习、工作研讨、实践创新、考核评优和学术研究工作。实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建立了“心·锋”等一批辅导员分类发展团队,促进横向交流,推动工作协同;打造了“求石论事”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家访调研项目、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学生工作论坛等特色平台,鼓励支持辅导员参与“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构建了辅导员教学、科研、实践等全方位发展支持体系。注重对外交流,选派优秀辅导员赴兄弟院校学习经验,邀请辅导员工作领域相关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来学校举办专题培训和交流,开拓辅导员工作视野。开展“聚情聚力新征程”系列辅导员团建活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1人荣获第十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荣获第六届北京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学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学校召开学生教育管理委员会会议学校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合作开展“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活动学校实施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召开学生工作论坛学校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学校召开“求石论事”辅导员沙龙学校开展辅导员家访专项调研学校开展“聚情聚力新征程”辅导员系列团建活动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文/黄 磊 延 婷 杨晟颢摘 要: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随时代发展在传承中不断完善。高校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出鲜明时代特征、创新实践特征和先进传播特征,获得显著成效。新时代对于高校素质教育在培养政治意识、适应学生成长规律和形成一体化育人理念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高校应从形势政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网络素质教育等方面全面发力,促进高校素质教育与新时代要求相契合。关键词:新时代;素质教育;创新创业高校素质教育历史沿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为解决当时教育领域存在的方向问题所提出的,为“培养什么人”提供了中国化解决方案。初始阶段的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得以应用和推广。1993年,经过前期的酝酿和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于1994年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官方首次正式明确了素质教育概念。在此之后,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逐步扩展至高等教育。1995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52所高校中试点运行。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进入全国全面实施实践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在国内快速发展并愈加受到重视,其内涵不断延伸,体系不断完善。素质教育的逻辑脉络始终伴随着国家社会发展进程对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和教育发展的新矛盾,其在不断演化中时刻对“培养什么人”的时代之问给予精准回应。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1]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中国共青团中央颁布《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在全国高校中逐步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旨在规范第二课堂建设,完善素质拓展的最终目标。[2]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发展指明方向。高校素质教育主要成效1.高校素质教育的鲜明时代特征得以凸显素质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如同“源头活水”,使高校在思政课课程设立、主题活动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环节焕发生机。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学生提供最贴合时代的先进思想来源。主题活动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高校根据时事热点营造校园素质教育小环境,适时开展与时俱进的主题教育活动。高校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施教者,高校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准入资格和考察标准,除了经验积累和理论研究成果之外,更加关注教师教育方法的创新性和结合时代的前瞻性,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保障。2.高校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特征得以体现高校素质教育增添了以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开放研讨教育为代表的新兴互动式、体验式教育模块,推动了高等教育结构转型升级。时代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这既是就业市场的客观要求,又是个人适应社会的主观需要。近年来,高校厚植“双创”沃土,主动开展引导学生“双创”意识的相关课程和主题活动。时代的发展建设需要实践型人才,既是对真理检验标准的深入贯彻,又是对知行合一理念的具体落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双创”竞赛体系、以课程实习为代表的课程实践环节和以“三下乡”为代表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3.高校素质教育的先进传播特征得以发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传播方式逐渐形成,具有对象的普适性、传递的精准性和内容的时效性。高校素质教育背景下,一方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引入大数据思维,对学生实现精准教育;另一方面,在宣传方式上形成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宣传矩阵,放大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日常教学管理方式逐步向新媒体迁移,高校加强引导教师队伍认识新媒体、善用新媒体、开拓新媒体,通过构建“互联网+素质教育”传播平台开辟了网络宣传教育阵地,让素质教育的先进传播特征得以发挥。新时代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要求1.新时代要求高校素质教育具有突出政治方向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更加强调政治意识的培养,培养方法必须因时而进、一以贯之。新时代要求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课程设计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高校只有将突出的政治方向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才能在多元文化特色鲜明、外来文化冲击严重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2.新时代要求高校素质教育适应学生成长规律大学生群体处于“拔节孕穗期”,高校必须顺应大学生成长规律,通过供给侧改革,制定相匹配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越来越多大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新媒体平台中获取信息,高校应当化无形的素质教育模式为有形的网络精品课程,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群体身心发展的关键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大学生群体愿意在实践中对所知所学进行发展和检验,从而固化成为自身价值观,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变世界。高校素质教育必须全力构筑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自然延伸。3.新时代要求高校素质教育突出“一体化”育人理念单线程的发展路径已经不能匹配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必须协同发力突出“一体化”育人理念。“一体化”育人,归根结底是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各环节,体现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各方面。[4]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高校打破职能部处交流壁垒,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学生在校阶段的各个环节。高校除了为学生提供成才发展的“软件”,也必须提供“硬件”支持,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高校既要打通素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在大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中形成闭环,打造精细化“无缝联接”素质教育链条,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1.将形势政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前沿的先锋扩展突出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和大学生群体的政治性,加强中国特色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形势政策教育应当扎根中华大地,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指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瞻优势、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来源、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协调统一的教育形式,理直气壮开展中国特色形势政策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下简称学校)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由学校领导为全体新生上第一堂形势与政策课,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思政课骨干教师等进行后续授课,逐渐形成了以学生工作骨干为教师队伍、以学生活动中心为实践基地、以“辅导员沙龙”等分享活动为课堂延伸、以“绿水青山宣讲平台”等专题小组为实践载体的形势政策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将“两山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为综合素质,做好课程育人,树立品牌课程。2.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结构的有力补充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代表专项教育,其内涵包括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系统性培育。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着力顶层设计。高校需建立具体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办法,提供创新创业类课程,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必要的场地支持、经费支持和智力支持,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推进成果转化。高校作为智力资源高度集中的人才智库,承接科研项目并取得科研成果。高校应当善于将科研成果合理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使得科研项目的社会价值进一步得以挖掘。学校在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坚持以培养石油石化领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核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整合校内校外资源,通过政校企全面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科技攻关、开展创业实践、推动石油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协同发力。学校试点开设创新创业辅修微专业,制定素质拓展认证办法并提供素质拓展证书,建设“全方位”特色教育平台、“全覆盖”创新训练平台、“全天候”创业实践平台和“全过程”文化引领平台四大平台,逐渐形成组织保障、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3.将网络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渠道的强化升级高校素质教育应当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更多地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融入到素质教育中,推进网络素质教育进程。高校应当切实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数据素养。一方面,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高校应对学生强调网络文明规范,重视网络安全教育,避免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切实提升学生应用数据的能力,需要对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制定长远的教育规划与具体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5]高校应当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提升素质教育的网络传播力,满足学生信息获取需求。学校组织各类数据库使用讲座和网络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全面实施“互联网+素质教育”战略,建成集学业、教育、管理、服务等资源于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学生信息及在校表现的全面全程记录。学校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学生学习、消费、上网、运动等数据集成、研究、应用,渐进式实施群体及个体画像分析、成长报告、舆情分析、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等计划,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针对性和决策科学化,通过网络育人为素质教育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载体和工具。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2]王鹂,刘晓闯.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量化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青年发展论坛,2018,28(2):71-78.[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1-5).[4]杨晓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论意蕴、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8(18):4-8.[5]刘彩娥.数据素养: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内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3):94-100.{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责任编辑:翟 迪]

文章来源:《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网址: http://www.syshwzcg.cn/qikandaodu/2020/0721/366.html



上一篇:《中国石油石化》全国理事会
下一篇:石油石化应急管理工作的问卷调查与讨论<sup>*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投稿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编辑部|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版面费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论文发表 |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